篇首语:在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裕湖公园,一个承载着居民梦想和欢声笑语的社区花园——“开心花园”悄然绽放。这里不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自然空间,更是一段居民与街道共同创造的动人故事。
1.从选址到构思:理想中的共享空间
裕湖公园管理处前方的一片空地被选为花园的地点。这片区域树木环绕,阴凉舒适,邻近湖泊,视野开阔,交通便利。为了让这块宝贵的空地焕发新生,设计团队通过三天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周边情况。调研发现,这里平日鲜有人至,到了傍晚和周末,周边居民和学生会来此游玩、野餐,但缺乏能充分利用空间的设施。
于是,一个大胆的构思诞生了:让这片空地成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共建花园。
2.设计工作坊:居民的智慧和热情
7月,第一期设计工作坊拉开帷幕。居民们被邀请到场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空间,提出想法。通过头脑风暴、绘制设计图的形式,居民们积极分享他们的愿景。令人惊喜的是,三个小组竟不约而同地将设计方案命名为“裕湖开心花园”。这个巧合让团队深感认同,也为花园注入了“开心”的灵魂。
在居民的设计中,提出了不少有趣的创意。其中一个想法是利用裕湖,围出一个共享鱼池,打造一个小型的水生态空间。这个提议立即被采纳,成为花园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
3.共享鱼池:居民的生态课堂
随后,团队与居民共同开展了第一期建造工作坊,对裕湖的水质和生态进行检测。经过科学规划,在湖边围出了一个约10㎡的共享鱼池,投放鱼苗和水生植物,营造出一个生生不息的小水生态圈。居民们可以自由投放喜欢的水生物,还能定期参加自然观察活动,记录生态变化。
鱼池建成当天,就有居民主动认领了喂鱼的志愿工作,每逢周末,他们都会与孩子一起在此驻足,喂鱼、交流,形成了一种暖心的社区互动。
(风雨无阻前来喂鱼的小朋友)
4.“树坚强”的感人故事
在设计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一棵因台风倒下却顽强重新生长的榕树。
它的枝干曾冒出新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韧性与力量。然而,当设计方案即将实施时,榕树的枝芽已逐渐枯萎,最终被彻底移除。
尽管如此,这棵树的故事并未结束。我们保留了树根,将它打造成生命力的象征:在树根上种植顽强的仙人掌,并围绕其打造了一个心形花境。这一意外的浪漫设计深受居民喜爱,为它立下了“树坚强”的故事牌,纪念这段感动人心的经历。
5.自然疗育:播种“开心”的活动
第二期建造工作坊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戏剧心理学的老师和同伴剧团团员,与居民们共同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播种开心种子”活动。在这场活动中,老师用戏剧心理学的方式,带领居民体验“窝心”“暖心”“知心”等十种不同层次的开心。
活动不仅是一场情感疗愈,更是一种时间跨越的互动:当天播种开心的居民,和后来走进花园的游客,通过花园中的艺术装置,共同感受彼此的快乐与温暖。
(装置趣味牌画面)
6.处处是“开心”的惊喜
为了让花园充满趣味,设计团队与居民们在地砖上绘制了“开心小黄人”,设计了跳格子游戏,树上挂满搞怪的趣味表情,雨水花园中还放置了俏皮的蜜蜂、小青蛙和撑伞的小鸭子装置。这些细节让花园充满了生机,成为孩子们最爱的游乐场。
7.居民共建:花园愈加丰富
花园的雏形完成后,团队再次邀请居民参与种植体验活动。大家一起种花、铺设卵石、打造花境,还为植物绘制了名牌。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心花园”不仅变得更加美丽,还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
未来可期:更多“开心”在这里发生
“开心花园”的建成是居民共商、共建、共治的成果,也让这片空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区关系更加紧密。未来,这里还会发生更多关于“开心”的故事,成为大家心中的治愈角落。
(建设前)
(建成后)
(建设前)
(建成后)
(建设前)
(建成后)
这座花园,不仅是一片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情感的家园,诠释着共建的力量和社区的温度。
篇尾语:这是我们“开心花园”的建成故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开心故事在这里发生。